黄江南论当前经济形势与我国的对策

我国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外延型增长模式。这一模式到了今天,已经面临着发展的极限。主要表现在支持经济高度增长的五大推动力,逐步减弱或已接近尽头。一是近些年工资普遍快速增长,使廉价劳动力的发展红利逐步消失。二是大面积产能过剩,不仅直接抑制了GDP增长,也导致生产领域的投资萎缩,从而削弱了生产性投资拉动的增长红利。三是房地产近期达到一个发展瓶颈,从而作消费投资拉动GDP增长的主要来源,也将面临增长红利的低谷。四是中央加地方十几万亿的基础建设投资,形成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在土地财政日渐萎缩的情况下,无法继续支持大规模举债基础建设,财政投资红利不再强势。五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增幅也因国内成本增加的原因大幅下降,外贸推动增长的红利大幅下降。最困难的是,上述这些支持以往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歩由高走底,由强转弱。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又处于一个由投资拉动的外延增长向科技拉动的内涵增长的转型时期。这一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就国内目前的情况评估,今后我国GDP增长水平不可能持续维持78%,很长一段时间内,大约维持在5%左右。这一增长水平,无论从全球横向比较,还是对一个成熟经济体评估,都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水平。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状况来看,无论是领导集团还是社会大众,都不可能满意和接受这一增长水平。民众不是经济学家,不会理性的分析经济发展阶段和科学的研究各种发展因素,他们只是简单的比较今天财富增加的速度和昨天财富增加的速度。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力量,也会把GDP速度的下降和经济转型期的困难,归结为当前的改革与政治社会的各项措施。因而保障7-8%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政治和社会目标。

当前经济向高科技、高效率、新型产业转型无疑是唯一正确的发展方向。由于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如何做到经济转型不减速,是我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个时期,经济战略应该是一手抓转型一手抓速度;一边推动素质提高的内涵发展,一边维持投资拉动的外延发展;转型求质,投资保量。只有新老增长模式两不放,才能保证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用速度保转型保改革,从而使得经济改革和转型可以平稳过渡。这就是当前两手抓(抓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抓投资拉动GDP),两保障(保障改革和产业升级,保障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总体战略。

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是核心目标,但本文将集中讨论保持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维持一定强度的投资,充分开动已有生产能力,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最为直接、有效、立竿见影的措施。维持投资强度就需要解决投资从哪里来,也就是投资来源;和资金投到哪里去,也就是投资空间这两个主要问题。上述国民经济存在问题的分析已经显示,目前国内既缺乏投资的资金来源,也缺乏资金的投资空间。在国内进一步采取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经非常困难。但是如果打破国界,把中国经济置身于世界之中,就能够找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出路。

关于投资到那里去的问题:二次大战后,美国庞大的军工生产能力突然失去需求和市场。美国实行了马歇尔计划,通过资本输出、产品输出和产能输出,帮助同盟国战后重建,顺利地维持了美国原本剩余的生产能力,以国际空间换取了时间,顺利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结构转型。不仅本国经济维持了高速增长,也带动了同盟国经济的增长,并一举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一个利己利人的共同发展的经济典范。

当前我国同样可以发起一个国际化的经济发展共享计划。其宗旨是,选择那些可以与中国密切交往,有资源但经济不发达国家,建立紧密的经济发展共享战略伙伴关系。所谓共享,是指中国与伙伴国彼此共享中国的资金、装备、技术及伙伴国的资源。所谓发展共享,是指用中国的资金,庞大的装备、产能、建设能力和资源市场需求,推动伙伴国的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达到伙伴国经济实质性发展的目标。同时境外投资拉动的中国产品和产能输出,将保障我国今后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保障我国经济结构顺利转型升级。伙伴国的资源开发,也使我国建立一个稳定、充足、价格合理、大体可掌控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圈。

投资从那里来:我国目前拥有大约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外汇无法流回国内,支持璄内的投资及相关需求。而且美国国债等形式的外汇还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回收风险。国家可以把美国国债借给中信光大这样的金融机构,它们以到期支付等值美国国债加上基金小比例分红为条件,在国际金融市场融入现金,建立全球经济共享发展计划基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投行标准将基金投入到各个共享计划项目中去。这样,不但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也相当于预售了美国国债,外汇保值从受制于人变成自我掌控。今后我国的外汇顺差也不必被迫购买与我国经济毫不相干的外国政府国债券,而是投入与我国经济紧密互动的由我主控的发展共享计划。

发展共享伙伴国的选择。一是外交判断。对不能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国家的投资,具有无法控制的政治风险,发展项目也很难与实施国有效协调顺利推进。二是经济判断。伙伴国的经济要与我国成互补关系。如果是产业同构的竞争关系早晚会分道扬镳。具体讲是选择那些富有资源但缺乏开发资金的国家。从地缘上是先近后远。邻近国家与我国经济联系原本紧密,我国对其具有更大影响力。与更多邻国建立发展共享关系,也符合我国区域大国的外交目标。总的来讲,必须选择风险小,经济回报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共享伙伴国的选择,一是北上,即蒙古和俄罗斯的中、东部地区。二是西进,出新疆达中亚国家,称丝绸之路。三是南下,印尼伊朗马来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四是委内瑞拉中东等远方战略资源国家。

由于我们对蒙古国做过研究和实地考察,与现政权的国家领导人有过直接接触,因而把蒙古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共享计划优先战略伙伴国,做一个案例分析。

中国北方PM2.5雾霾,其主要来源之一是电厂的燃煤排放。节能技术的发展将煤炭研磨成面粉一样的细微颗粒,用水搅拌后,像汽油一样与气体一同喷射成雾状燃烧,以达到能源的极致利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使得每个电厂原本每年几十万吨的煤渣很大一部分变成细微颗粒排放到空中,形成常年的雾霾。如果将煤生成煤气,煤气生产必须把气体收集起来,就可以没有排放污染问题。煤生气的技术已十分成熟,无法推广主要是成本问题。而成本又主要是煤炭价格问题。中国的煤炭每吨在300500元人民币之间,蒙古国的煤炭每吨在3050元人民币之间。用蒙古低成本的煤生成煤气,输送到中国发电,不仅不亏损,还有很高的利润。中石化已与蒙古国蘊酿一期投资300亿美元,二期达500亿美元的煤化工项目,将蒙古国的廉价动力煤转化成煤气,液化后经管道输送到中国北方地区。实际上蒙古国的动力煤如不就地开发利用,没有其它出路。以现在的运输条件,到中国的运输成本已经高于中国国内煤炭价格。如果将国内电厂移到蒙古做坑口电站,即便算上输电损耗,用电成本也大大低于国内发电。蒙古国还有大量含铁品位在60%以上的富矿,中国一些基金和公司已经成批买下矿产资源。蒙古国又有丰富的焦碳资源,具备低成本生产钢铁的一切条件。蒙古国总理和工业部长希望中国企业来蒙古国,不但开发冶金资源,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冶金工业。如果把中国北方一部分电厂和冶金企业转移到蒙古国,就在我国后院建立起一个可靠的能源和冶金基地,从而提高与西方大矿业公司的资源议价能力,并从根本上减少中国北方空气的污染源。同时,这些项目由于低廉的资源,投资可得到超额利润。

发展煤化工、电力和冶金都需要水资源。蒙古国大部分地区干旱,但北方地区富水,每年有170亿立方米的水流入贝加尔湖。蒙古国总理和工业部长都与我们商讨过中国民间企业开发北水南调的事易。我们提出,中国企业可以投资北水南调,但有两个前提,一是蒙古国必须给予水务工程项目,谁开发谁拥有谁收益的政策。蒙方表示可以考虑。二是调水满足蒙古国需要后(约10亿立方),其余3050亿立方的余额部分允许调到中国。最初蒙方认为水资源是国土问题,不可讨论。我们指出,中石油已在蒙古国开采石油并运回中国。石油采一吨少一吨,而水可视为再生资源,今年卖掉明年又来,即便不输向中国,这部分水资源也年年流入贝加尔湖,并不属于蒙古。最后说服蒙方,表示可考虑向中国输水。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拥有全球25%的淡水,每年有700亿立方米淡水流入大海。贝加尔湖的水南调中国,不但增加俄罗斯的中央财政,水务、旅游和水务相关产业将把当地经济一举提高到俄罗斯最富裕地区的水平。贝加尔湖当地政府已表示全力支持北水南调,关键在于中央政府的态度。中国北方缺水已成定局,并将愈演愈烈。南方已经或终将无水可调,中华民族北方地区长远用水的唯一出路在于贝加尔湖。北水南调早晚要做,晚做不如早做,越早经济成本和政治代价越低。当前的中俄关系与普京执政是一个最佳时期。如果今后我国到了非从贝加尔湖调水不可,而俄罗斯出现一群学生闹事就可推翻重大协议的时候,中华民族就要为今日良机的错失付出惨重的代价。贝加尔湖北水南调的工程造价将低于南水北调。调水工程的主要成本在于穿山渡河及征地费用,北水南调相对于南水北调的涵洞渡槽工程量和征地成本都低很多。蒙古国调水将是贝加尔湖调水的一个示范。

如果完成中石化大煤气项目以及相应的北水南调及电力配套大约需要投1000亿美元。如果在蒙古建立钢铁基地,铜等有色金属(蒙古有亚洲最大铜矿)基地,原油基地(蒙古可能有超过大庆规模的油田),电力供应基地及为这些工业配套的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总投资量将达到2000亿美金。

通过我们的交流,蒙古国现领导集团认识到:1. 在蒙古的选举制度下,人民不满意政府要下台,无论哪个政党都存在如何持续执政的问题。2. 要让人民满意必须发展经济,人民越富有要求越高,发展是硬道理。3. 蒙古国发展经济只能寄希望于资源开发,开发只能依赖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装备。4. 国外的援助哪里来?向北看,蒙古国缺资金,俄罗斯也缺资金,蒙古国有的资源俄罗斯更多。向东日本向西欧美看,除少数高价资源产品外,大量的资源无法运出,这些国家不会投资。开发蒙古国资源唯一可能的来源只有向南看,来自经济互补的中国。5. 安倍访蒙曾挑拨说,蒙古国有资源,中国缺资源,中国开发蒙古资源,将对蒙古存在侵犯的威胁。现在蒙古国已认识到,只要中蒙各自达到所需的目标(中国要资源,蒙古国要富裕),特别如果蒙古国的土地上到处是中国企业的瓶瓶罐罐,蒙古才是更安全的。反之,市场上不让人家得到,才有引来战火争夺的可能。6、目前进入蒙古国的中国企业,大都是投机炒作矿权的小商人,很少有真实投入开发的企业。实质性开发必须引进中国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赴蒙一是要有稳定适当的法律环境,二是中国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要看中央的态度。因而两国签订双边经济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是非常必要的。相信这种协议对蒙古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蒙古领导人既充分了解又相当期待。

建议对发展共享伙伴国的投资与开发,采取两国政府搭台,民间商业运作的方式。1,中蒙两国签订共享发展框架协议,表达合作的与诚意,指出合作开发的总体目标,明示双方政府对参与企业的优惠政策和相应保障等,此谓政府搭台。2,双方指定商业咨询机构共同规划指导性的,细化到重大项目分析的发展规划书。3,对确定发展的项目,由投资银行沟通协调两国政府相关部门,潜在执行企业和可能的资金方,使之确实具备商业操作性,以及落实招商。4,具体到蒙方是与中方一起确定项目;在重大项目执行地建立经济特区;制定适合开发企业必需的特区法律,给予普遍及特殊针对性的优惠政策;由国家提供某些项目的担保。(这些问题都与蒙方相关部门和权威人士做过沟通)。5,具体到中方,是由孔丹同志或其他合适人选组建一个半官方的(官方民间相结合的),非盈利的,跨部门的,向最高机构如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直接负责的,以民间面目出现的(以利于国际交往)协调机构。该机构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研究确定发展共享伙伴国家的选择;研究并提出对伙伴国的开发指导方案;协助外交部并同时通过民间渠道落实相应国家的共享开发关系;协调财政部和大型金融企业建立共享开发基金;协调大型企业承接项目并协助落实相关条件。

共享发展计划的实质是一个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产业配套的,有良好回报的,低风险的商业活动。绝对不能变成政府援助行为和官方活动。政府行为一定有回报风险,不可能做大,因而不会对伙伴国经济发展形成重大影响。

其实,今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离保78%的要求只是差3个左右百分点。如果我国能通过共享发展计划在十年间逐步投入二万亿美元的外汇,其拉动的国内生产力,就能弥补转型期的速度差距,并有效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基本上摆脱了我国的外汇保值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它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受益,我国将建立一批经济相互依赖的同盟国家,并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国际资源基地。还可为还祖国一片兰天做出贡献。


(此文一些观点是与翁永義、李肃等同志共同研究成果)